【锦旗故事】女子建房被指违建遭“强拆低补”,律师以一审适用旧法抗辩二审改赔52万
“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住了这么多年的房子,怎么突然就成了违法建筑?”耿秀萍(化名)独自坐在空荡荡的院子里,目光呆滞地望着自家的二层小楼,嘴里喃喃自语。这些日子,她无数次从噩梦中惊醒,梦里都是冰冷的通告和被拆的房屋。她抱紧双臂,却怎么也驱散不了内心的恐惧与无助。
2020年6月,随着光能产业建设如火如荼地推进,耿秀萍位于河南南阳某村东南角的二层房屋被纳入征收范围。这本被她视作改变生活状况的机遇,没想到却成了一场噩梦的开端。次月,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前来调查,一口咬定耿秀萍的房屋不符合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且建设时未办理任何规划、建设手续,不由分说地将其定性为违法建筑。
很快,城市综合执法部门介入,现场勘查后,当场就下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耿秀萍在短短3日内自行拆除,否则就将实施强制拆除。同年9月,城市综合执法部门与乡行政机关共同签署通告,再次着重强调限期拆除的要求。不久后,耿秀萍的房屋便在机械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被强制拆除。这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耿秀萍几近崩溃。
望着满地废墟,建房时的艰辛涌上心头,这一砖一瓦都倾注了她和家人的汗水。如今这个遮风挡雨的房屋被拆,一家人也失去了安身之所。家里本就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往后的日子该如何是好?想到这些,她的泪水不受控制地流出,在绝望中,她的心中燃起一丝倔强:她绝不能就这样放弃,她要为自己讨个公道!
四处打听后,耿秀萍找到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律师马亚轩接受律所指派代理本案。接案后,冠领律师迅速行动。律师深知证据是胜诉关键,于是深入村庄走访邻里,得知建房时村委曾派人放线确认地界,为证明房屋建设合规性找到了重要线索。
与此同时,律师仔细研究案件材料,发现耿秀萍的房屋早在1998年就取得《农村居民宅基地用地许可证》,这一铁证,直接对房屋违建的认定发起有力冲击。此外,针对行政机关提及的土地性质问题,律师获取了乡行政机关提交的自然资源部门出具的《地类证明》及附图,还邀请专业的土地规划专家,从专业角度分析房屋合法性,为后续辩护做足准备。
随后,律师以城市综合执法部门、乡行政机关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强制执行之诉。一审法院经过审理,虽然确认了拆除行为违法,但依旧认定房屋为违建,仅仅判决按照500元/m²的标准给予补偿。这样的结果,让耿秀萍难以接受,便向冠领律师询问能否上诉。
律师经过深入分析,敏锐地察觉到本案还有转机,一审法官判决时引用的竟然是1986年就已失效、与本案时间线毫无交集的旧法,该法经北大法宝、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等权威检索,也早已失效且来源存疑。这些错漏将成为二审突破关键,律师据此进一步收集宅基地用地许可证、村委会证明等证据,代理耿秀萍提起上诉。
二审法庭上,律师条理清晰、据理力争:“耿秀萍的房屋有合法的宅基地用地许可。1998年政府颁发的许可证,赋予房屋建设合法性与公信力。行政机关无视此证认定违建,严重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政务诚信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石,政府随意否定自身颁发证件的效力,如何让民众信赖?”
接着,律师向法庭展示《地类证明》及附图指出,涉案房屋占地以建设用地为主,耿秀萍依宅基地许可证建设,村委放线确认,流程合规。行政机关仅因部分土地涉及耕地,就忽视许可证及建设合规事实,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再者,周边统一规划建房,别家未被认定违建,单针对耿秀萍定性不合常理。且耿秀萍婚后分户,符合“一户一宅”,行政机关的质疑与《妇女权益保障法》相悖,一审认定有误。
2023年6月,二审法院依法作出改判,撤销原审判决,乡行政机关需限期向耿秀萍支付案涉房屋赔偿款52万余元。听到判决结果,耿秀萍心中的巨石落地,她激动地握住律师的手,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深情的“谢谢”。结案后,耿秀萍特意制作锦旗送到律师手中。
撰稿人:凌浩
审核主编:张冠彬
文章类型:原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