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我们的宪法,与土地征收息息相关-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202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实施40周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今年国家宪法日活动主题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那么关于我国现行宪法,你了解多少呢?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宪法就像稳固的树根,其他法律都是树干,合起来才组成了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在征收过程中,我们接触到最多的是《行政诉讼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宪法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然而实际上,宪法与我们的土地征收息息相关。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宪法是如何确定土地制度,规范土地征收的吧!
首先,宪法确定了我国的土地性质的种类。根据《宪法》第10条第1款和第2款的规定,(1)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2)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这一规定确认了我国土地公有制的制度,将土地性质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
其次,宪法规定了土地使用的基本原则。根据《宪法》第10条第3款的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这不仅规定了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征收征用土地,同时也为被征收(用)人获得补偿提供了法律支持。
最后,宪法确认了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根据《宪法》第10条第4款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土地必须合理利用,不得非法转让、侵占。但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宪法确认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为土地使用权的合法转让提供了宪法依据。
由此可见,宪法与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休戚相关,在规范土地合理使用、依法流转的同时,也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宪法全面贯彻实施,同时促进土地征收程序合法化,在征收过程中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使被征收人获得公平合理的补偿。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当自觉学习宪法,维护宪法,既不违反法律规定浪费土地资源,遇到土地征收时也能通过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撰稿人: 杨丽华
审核主编:董振杰
文章类型: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