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诉故事】女子苦等拆迁补偿多年无果,冠领律师据理力争助其赢得还迁安置
在天津市东丽区某小区的一处窗前,孙淑芳静静地站着,目光望向远方。此刻,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那段为拆迁补偿权益艰难奔波的岁月。
时间回溯到2010年5月,孙淑芳与天津市东丽区某村委会签订了《民宅拆迁补偿协议书》。协议中,安置房面积、租房补贴费、补偿款等条款明晰,这让孙淑芳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她想着能尽快开启新生活。可日子一天天过去,承诺的安置补偿却毫无动静。
孙淑芳多次找到征收单位街道办和村委会询问,得到的却总是“再等等”这样敷衍的答复。年复一年,生活被这份未履行的协议搅得一团糟,无奈之下,2021年,孙淑芳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状告街道办未履行协议。
漫长的等待后,2021年12月,法院判决责令街道办作出答复。然而,2022年6月23日,街道办给出的《答复书》却只是称涉案协议在审核,让她继续等。孙淑芳彻底失望了,她意识到不能再这样被动等待,必须再次行动。
这一次,孙淑芳找到了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冠领律所为她指派了李潇月律师代理此案。初次见面,孙淑芳焦急地诉说着事情的经过:“李律师,这房子是我母亲留给我的,拆迁协议也签了这么多年,可他们就是不履行,我该怎么办啊?”
冠领律师查看了孙淑芳带来的各种材料,包括母亲的遗嘱、拆迁协议等,随后坚定地说:“孙大姐,您放心,从这些材料来看,您的权益是有法律依据的。咱们一步步来,我一定会尽力帮您争取应得的补偿。”冠领律师的话,让孙淑芳心里踏实了不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冠领律师开始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她多次前往案涉村委会,走访当年参与协调宅基地事宜的村委会工作人员,虽然有些人已经退休,但冠领律师通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关键证人。在与证人沟通时,冠领律师详细询问当年的情况,“麻烦您回忆一下,孙淑芳母亲的宅基地是怎么来的?建房时村里有没有什么说法?”证人回忆起当年的事情,证实了孙淑芳所说的情况,为案件收集到了重要证据。
2022年11月4日,案件再次进入法律程序,孙淑芳坐在原告席上忐忑不安。冠领律师阐述:“孙淑芳所涉房屋是通过合法继承其母亲所得,相关遗嘱具有法律效力。她与村委会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愿的体现,具有法律效力。街道办以各种理由拖延履行协议,这是不合理的。”
街道办方辩称案涉房屋未经批准,违反拆迁政策,不应履行协议。冠领律师详细说明了房屋来源、建房经过及村委会认可等情况,指出街道办说法与事实不符,不履行协议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2023年4月25日,法院作出判决:撤销街道办作出的《答复书》;责令街道办自本判决书生效之日起六十日内对孙淑芳予以还迁安置。
撰稿人:姚晓婷
审核主编:段光平
文章类型:原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