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故事】千万厂房遭强拆仅赔96万,律师巧用“反向举证”帮委托人扭转乾坤

文章来源: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 2025-04-25 13:44:08    

  惊雷劈开夜幕,暴雨如注。安徽马鞍山某村,武天阔的嘶吼混着雨声打破平静。他站在被夷为平地的厂房前,雨水混着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曾经轰鸣的机器、堆积如山的布料,此刻都变成了眼前这片冰冷的废墟。手机屏幕在黑暗中亮起,镇行政机关发来的最新赔偿通知刺痛了他的双眼——96万元,甚至不及实际损失的零头。

【办案故事】千万厂房遭强拆仅赔96万,律师巧用“反向举证”帮委托人扭转乾坤-1

  2005年,怀揣创业梦想的武天阔响应政府号召,在当地投资,建起丽卡制衣公司。厂房虽登记在岳父夏云龙名下,但老人早在2011年就将厂房无偿转交,并完成市场管理备案。十余年间,这家小厂从几台缝纫机起步,逐渐发展成拥有上百名员工的规模企业,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更承载着武天阔的事业理想。

  然而,2022年春天,一纸征收通知打破了平静。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登门告知,因土地征收项目,厂房需限期拆除。武天阔积极配合,多次与征收部门协商补偿事宜。但双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武天阔提出的合理补偿诉求,在镇行政机关眼中却成了“漫天要价”。

  同年5月,厂房被认定为违建。某天天还没亮,上百名工作人员突然涌入厂区,警戒线瞬间拉起。武天阔冲出门想要理论,却被几人拦住。轰鸣的机械声中,他眼睁睁看着自己倾注十余年心血的厂房轰然倒塌,价值千万的设备、原料被埋进废墟。

  随后三年间,武天阔先后发起四次诉讼。第一次诉讼,法院判决确认镇行政机关强制拆除行为违法;但后续赔偿过程却充满波折,镇行政机关先是作出《不予赔偿决定》,后又仅愿意赔偿96万元。四次诉讼下来,武天阔的头发在短短两年里白了大半,他疲惫不堪却又心有不甘。接连受挫后,武天阔决定求助北京的律师。

  经过慎重对比,他选择委托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律所指派律师刘晓鹏代理此案,武天阔也由此开启了第五次诉讼。

  律师仔细研读卷宗后,敏锐地发现案件突破口。针对镇行政机关曾提出的“主体不适格”进行抗辩,律师深入调查发现,武天阔的妻子作为岳父唯一继承人已签署放弃继承声明,且多年来镇行政机关一直与武天阔协商征收补偿事宜,这些都足以证明武天阔主体适格。

【办案故事】千万厂房遭强拆仅赔96万,律师巧用“反向举证”帮委托人扭转乾坤-2

  更关键的是,面对企业设备、原料在强拆中损毁无法直接评估的难题,律师大胆采用“反向举证”策略:一方面收集企业被拆前的财务报表、纳税记录、订单合同等资料,以经营数据推算设备与存货价值;另一方面申请法院责令镇行政机关提供强拆现场影像资料,若无法提供则推定企业主张的损失成立。

  万事俱备,律师代理武天阔上诉。在法庭上,冠领律师先从根本上否定了强拆行为的合法性基础。律师指出,案涉厂房建于2005年,而《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才开始实施。法不溯及既往,镇行政机关以该法认定厂房为违建明显属于法律适用错误。

  其次,根据“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行政机关违法强拆导致当事人无法举证,应由镇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镇行政机关既未依法对屋内物品进行清点登记,又未留存任何影像资料,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同时,行政赔偿应遵循“赔偿不低于补偿”原则,镇行政机关的赔偿决定刻意遗漏搬迁费、停产停业损失等关键项目,严重违反法定赔偿范围。

  面对律师环环相扣的论证和完整的证据链,镇行政机关代表无从辩驳。2025年2月,终审判决终于下达,法院采纳了律师的代理意见,撤销了不合理的赔偿决定,责令镇行政机关重新依法处理。

  三年五诉,从绝望到希望,武天阔等了无数个夜晚,才换来现在的裁决。站在依然荒芜的土地上,武天阔望着天边的朝阳,热泪盈眶。后续,冠领律师将继续跟进赔偿事宜,全方位保障武天阔的合法权益。(除代理律师外,文中人物和公司均为化名)

【办案故事】千万厂房遭强拆仅赔96万,律师巧用“反向举证”帮委托人扭转乾坤-3

【办案故事】千万厂房遭强拆仅赔96万,律师巧用“反向举证”帮委托人扭转乾坤-4

【办案故事】千万厂房遭强拆仅赔96万,律师巧用“反向举证”帮委托人扭转乾坤-5

  撰稿人:凌浩

  审核主编:段光平

  文章类型:原创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