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故事】100万补偿飙升至400万!律师一招信息公开16天破解征收补偿困局

文章来源: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 2025-04-03 17:09:47    

  中国高铁,承载着惊艳世界的“中国速度”。当一条城际高铁穿城而过,沿线的居民本应共享发展红利,但在安徽滁州经营码头的李先生却因征地补偿陷入困境。征收方抛出“一口价100万”的打包补偿方案,要求“速签速征”。一边是经营多年的家族生计,一边是备受瞩目的惠民建设工程,当公民权益遇上行政效率,这场关于“速度”的博弈将如何收场?

【调解故事】100万补偿飙升至400万!律师一招信息公开16天破解征收补偿困局-1

  多年前,李先生与当地镇行政机关签订协议,承包了一座码头。从此,这个码头日渐成为家族十几口人的生计依靠,凝聚着两代人的汗水与期盼。码头的装卸声、船只的汽笛声,交织成家族生存与希望的乐章。

  2024年,因高铁建设规划需要,李先生的码头被划入征收范围。但行政机关提出的“一口价100万”的补偿方案,却与码头的实际价值相去甚远。“速签速征”的最后通牒,让李先生陷入两难抉择:签,则家族生计难以为继;不签,又恐面临强制征收。

  2025年2月12日,李先生决定不再被动等待,毅然委托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维权,律所迅速响应,委派征地拆迁领域内的资深律师李鑫代理本案。

  冠领律师介入后,迅速展开调查。发现行政机关的补偿方案既无详细计算标准,也未向李先生出示完整的征收文件。李先生除了知道要修高铁,对征收程序几乎一无所知。律师认为这种信息不对称,正是导致补偿协商陷入僵局的关键。

  针对这一情况,冠领律师当机立断,决定将信息公开作为维权的突破口。于是着手准备相关材料,代理李先生向多个相关部门提交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明确要求公开征地批文、补偿标准、项目规划等关键文件。这一举措直击行政机关的程序软肋——如果征收手续不全或补偿依据不足,整个项目可能面临合规性质疑。

【调解故事】100万补偿飙升至400万!律师一招信息公开16天破解征收补偿困局-2

  信息公开申请发出后,效果立竿见影,行政机关的态度明显松动。短短几天内,便主动联系李先生,表示愿意重新协商补偿方案。

  在双方谈判过程中,冠领律师围绕着码头的经营情况和停产停业损失数据,条分缕析,强调码头的实际价值,以及李先生因征地遭受的损失不少于400万元。希望征收方能重视李先生的诉求,保障其合法权益,否则其后续还将依法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将维权进行到底。面对律师层层递进的专业论证,征收方最终妥协,同意提升补偿金额。

  2025年2月28日,李先生与行政机关顺利签订协议,确认获得各项补偿共计400万元。

  冠领律师从介入到结案,全程仅用时16天,巧妙借助一个看似简单的信息公开程序,有力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行职责,成功破解了这场“速度与公平”的艰难博弈,将一起常规案件办出了超乎寻常的效果。协议签订几天后,李先生的补偿款便陆续到账,目前他已悉数收到全部款项。

  高铁建设需要速度,但土地被征收人的权益保障也不能落后半步。本案中,冠领律师很好地充当了被征收人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润滑剂,通过高效、专业的谈判,既推动被征收人积极配合征收工作,又确保其获得合理补偿,有力促进了征收程序快速、平稳推进,堪称深入践行冠领“胜诉共赢”办案理念的经典范例。

【调解故事】100万补偿飙升至400万!律师一招信息公开16天破解征收补偿困局-3

  撰稿人:骆春燕

  审稿人:张冠彬

  稿件类型:原创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