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诉故事】近七旬老人莫名背上行政处罚12年,冠领律师助其成功撤销行政处罚决定

文章来源: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 2024-03-08 09:43:01    

  在行政处罚中,限制人身自由的拘留属于最严厉的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的情况。行政拘留记录不但会降低个人的社会评价,还会影响政审。所以,行政机关作出拘留处罚必须慎之又慎,严格遵照法定程序进行。

【胜诉故事】近七旬老人莫名背上行政处罚12年,冠领律师助其成功撤销行政处罚决定-1

  然而,甘肃武威的高先生却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10天的行政拘留惩罚,可他本人实际又从未被拘留过,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2022年,时年68岁的高先生在信访过程中,收到了某镇级行政机关作出的答复意见,结果大为震惊,因为高先生被告知,他过去曾受到过行政拘留处罚,但免于执行。可事实是,高先生从始至终都没有收到过任何处罚通知,之前也从未有人告诉他有关行政拘留的事情。

  面对“从天而降”的处罚,高先生虽法律知识有限,但也明白这并非小事,束手无策的他致电求助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闫松松律师受律所委派承办此案。

  冠领律师接手案件后,查阅了行政机关的答复意见书,并多次与高先生沟通,了解他近年来与行政机关打交道的细节,询问他是否与他人发生纠纷,是否收到过公安机关作出的处罚通知等情况。通过梳理相关事实,冠领律师代理高先生向当地某公安机关提交了信息公开申请。

  2023年9月,高先生终于在答复意见中见到了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内容显示他在2011年因征地纠纷打伤了同村村民何先生,后经公安机关处理,被给予10天的行政拘留处罚,并处罚款500元。可据高先生回忆,这份处罚决定书从未交到过他手中,时至今日,这也是他第一次确切知道自己曾被行政处罚过。

  冠领律师分析认为,案涉处罚决定书在送达程序和内容上存在多处违法,实际也并未执行,根本不发生任何法律效力。于是以某公安机关为被告,代理高先生提起了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决撤销该行政处罚决定书。

  公安机关答辩称,高先生收到行政机关的信访答复时,就已知道自己受过行政处罚的事情,距离2023年10月提起诉讼,已经超过6个月的诉讼时效。文件内容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当年是因为考虑到高先生的身体原因,才未予执行案涉处罚决定。

【胜诉故事】近七旬老人莫名背上行政处罚12年,冠领律师助其成功撤销行政处罚决定-2

  对此,冠领律师指出:

  首先,公安机关作出案涉行政处罚决定书后,未向高先生依法送达,事后未执行拘留10日和罚款500元的处罚措施,可以推定高先生不知道该处罚决定书的内容,该处罚决定对其不发生效力。而且该决定书亦未载明不能执行的原因,违反法律规定,有损司法权威。

  其次,高先生在2022年收到行政机关的答复意见时,才知道案涉处罚决定的内容,其于2023年10月提起诉讼,适用《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5年起诉期限,故本案未超过法定的起诉期限。

  法院经审理,采纳冠领律师的意见,支持了高先生的诉求,判决撤销公安机关于2011年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冠领律师办案思路清晰,信息公开和行政诉讼两程序紧密结合,全面搜集证据,层层推进,用时不到6个月就办结了一桩行政纠纷,获得胜诉成果,帮委托人实现了“还一个清白”的诉求。(文中人物除办案律师外均为化名)

【胜诉故事】近七旬老人莫名背上行政处罚12年,冠领律师助其成功撤销行政处罚决定-3

【胜诉故事】近七旬老人莫名背上行政处罚12年,冠领律师助其成功撤销行政处罚决定-4

  撰稿人:骆春燕

  审稿人:董振杰

  稿件类型:原创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