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诉故事】村民房屋被指违建后又遭强拆,冠领律师提起诉讼确认强拆违法
清晨的察尔汗盐湖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气中,一座老屋静静伫立着,斑驳的墙皮诉说着四十年的风雨。这里是孙利磊的家,18间门面房、41间住房,不仅是他的栖身之所,更是一家人生计的依靠。然而2024年1月5日,一阵机械的轰鸣声打破了平静——推土机碾过院落,尘土飞扬中,几十间房屋轰然倒塌。
这场拆除源于青海省海西州的“环境整治项目”。2023年,环保督察组通报了察尔汗盐湖的生态问题,县行政机关接到上级指示,要求清理“无合法手续的建筑”。尽管孙利磊一家在此居住多年,但因历史原因,房屋未办理产权登记。于是2024年1月,县行政机关未与他们协商补偿,便以“违建”为由强行拆除了孙利磊家的房屋。更令他们难过的是,县行政机关提供的测绘面积仅为718平方米,远低于实际1300平方米的居住证据。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孙利磊一家决定向北京冠领律所求助。律所经过研判接受了委托,委派律师马佳斌、陈淑娟代理此案。
接手案件后,冠领律师立即全面了解案情,整理了孙利磊提供的身份证、户口簿、电费缴纳记录等材料,证明孙利磊一家长期在此居住的事实。同时,律师通过调取房屋航拍图和强拆前后的照片视频,固定了房屋状况及拆除过程的证据。完成一系列证据采集后,冠领律师代理孙利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强拆行为违法。
法庭上,县行政机关辩称,案涉房屋未取得任何审批手续及权属证明,属于违法建筑,且孙利磊自述的房屋面积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合法权益。
对此,律师认为: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四条规定,可以看出县行政机关在实施强制执行过程中,明显不符合强制拆除的法定程序。具体来说,孙利磊的房屋被认定为违法建筑后,县行政机关并未依法向孙利磊进行书面催告,督促其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书确定的义务;之后在孙利磊没有自行拆除的情况下,县行政机关也未作出书面的强制执行决定并告知其陈述和申辩的救济途径。上述环节的缺失,构成了程序违法。
2025年4月,法院经审理,采纳了冠领律师的代理意见,判决确认县行政机关的强拆行为违法。
走出法庭时,孙利磊和家人们望着湛蓝的天空,长舒了一口气,这一结果为他后续争取合理的补偿打好了基础,充分体现了冠领律师扎实的专业知识。(除办案律师外,文中人物名称均为化名)
撰稿人:陈雨欣
审稿人:董振杰
稿件类型:原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