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诉故事】征收承诺的建房指标三十年仍未落实,律师通过复议敦促政府履职
1993年的浙江温州文苑镇合水村,夏日的蝉鸣声里夹杂着推土机的轰鸣。县政府为修建公路,征用了村集体8.5亩土地,镇政府承诺除了征地款外,还将分配20间建房基地指标给村民。村民们虽不舍祖辈耕种的土地,但想到未来能在新地基上盖房安家,还是签下了协议。
三十年光阴如流水般逝去,征地款早年间是发了,可那20间建房基地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当年的青壮年如今已两鬓斑白,年轻人更是对这份承诺毫无印象,只当是老人们茶余饭后的牢骚。唯独张阿贵和何润成两位老人,始终记得这件事。
张阿贵年轻时是村里的会计,征地协议上的白纸黑字他记得清清楚楚;何润成则是当年带头签字的村民代表,心里始终压着这份未兑现的承诺。两人多次向镇政府反映,得到的回复总是“正在协调”,可一年又一年,希望渐渐被消磨殆尽。
2024年冬季,一场寒潮席来。张阿贵的老屋由于年久失修,寒风呼啸,吹得屋内窗棂作响,屋顶也漏风,老伴的关节炎愈发严重。与此同时,何润成的儿子因没有宅基地建房,婚事一再拖延,成了村里的“大龄光棍”。这两位老人再也坐不住了,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他们拨通了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的电话,律所指派律师韩冬代理此案。
冠领律师接手案件后,仔细查阅相关文件,发现2000年由于政策原因,文苑镇撤销建制并入文溪镇。根据法律规定,原文苑镇政府的职责应由县政府承担。律师随即协助张阿贵、何润成向县政府邮寄《安置补偿申请书》,请求其履行补偿安置职责。该邮件于2024年12月10日被“文书室”代收,然而县政府却迟迟未作出回应。
为查明事实真相,律师核查了邮寄记录,确认邮件已被县政府文书室代收,这足以证明县政府已收到申请。此外,律师明确了县级以上政府对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负有法定职责。情况明晰之后,律师代理张阿贵、何润成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县政府提出了辩称:未收到申请书,称邮件签收人身份不明;原文苑镇政府已履行安置补偿职责,村民的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针对县政府的辩解,律师在复议中进行了有力回应:邮件物流信息明确显示由县政府文书室代收,应视为县政府收到申请,县政府不能以签收人身份不明为由否认收到申请;而且县政府未对张阿贵、何润成的履职申请进行充分调查、核实,未明确答复涉案土地是否属于征收补偿安置对象及是否应予补偿安置,属于未履行法定职责。虽然征地款已发放,但建房基地指标未落实,这属于安置补偿未完全履行。且原文苑镇政府的职责已由县政府承接,县政府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2025年6月,经复议机关审查,责令县政府依法对张阿贵、何润成的《安置补偿申请书》作出处理。
在这起历时三十年的土地征收补偿案件中,冠领律师深入研究案情,收集关键证据,在行政复议中据理力争,为当事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这起案件的成功复议,不仅解决了两位村民的实际困难,也为类似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法律参考。(文中除冠领律师外,村镇、人物均为化名)
撰稿人:毛梦遥
审稿人:段光平
稿件类型:原创B